
丘北县马者龙村一年一度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太平节”,将于2019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九)如期举行。届时将为广大的各族人民献上一席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大餐,欢迎您莅临品味白族“平安文化盛宴”。
马者龙白族太平节,相传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节日仪式程序严谨、隆重庄严,气氛喜庆热烈,不但各村寨白族同胞积极参加,还吸引了当地各民族纷纷参与。在明、清时期,特别盛行“太平节”节日庆典活动,节日规模浩大,仪式肃穆而庄重。传说很久以前,每年春节,各类神仙均要回天庭复命述职。其间,各种妖魔鬼怪纷纷出洞兴风作恶,祸患民间。于是,人们为自救于水火,组织全村男女老少,吃斋念佛。用竹子编彩纸糊成的巨大神灵偶像和龙、狮、驴、象、马、神、将等偶像,用画桃木板雕刻成诸神形象面具戴在头上,装扮成神灵,组织浩浩荡荡的驱鬼、驱邪队伍,进行大规模清寨扫宅民俗祭祀活动。同时,还雕刻龙、虎、钟魁等吞口悬挂在门头上以镇诸鬼恶,除病消灾,祈求太平,年年如此,久而久之,逐步形成白族传统文化习俗“太平节”,延续至今。
白族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的节庆方式和鲜明的特色。“白族太平节”中,通过大量使用竹偶、木偶、面具等神像来完成整个节庆活动,认为能够在节日活动中取得或张扬神灵的灵性与威力,达到预定愿望和目的。节日活动所使用的竹偶、木偶、面具等神像,制作、使用均具有特定的选材、制作要求和特定形象象征意义。其中活动中使用的祭祀面具,传承下来的共50多种。每个面具都代表着某一位神灵,由专门的面具木雕传人雕刻,并在祭祀结束的大火中焚毁,因而,许多白族竹偶、木雕面具等传统文化尤显濒危。
白族太平节,传统寓意是“求安祈福”。一是歌颂太平盛世,丰衣足食,欣欣向荣,天下太平之景象;二是寓意借助神灵至高无上的力量,惩恶扬善,避难消灾,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福寿安康。白族太平节,充分体现了人类“求安祈福”的人性本能和对新生活的期望。希望我们年年同过、同庆太平节,举起手中的素酒,共同祝愿:让我们新的一年更加平平安安,幸福美满满!
(编辑:马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