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寒露未尽,霜降已然。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繁絮带来的情绪愈发的浓郁。
随手翻开旧年日记,书页泛黄,字迹已不再清晰。年届而立的我,每每追忆流失的岁月,过往的烟云,倍感五味杂陈。
想找出一个地方, 远离生活的烦躁和喧嚣, 只想漫步在旧时光里。常闻青丘是净地,难得觅得一个闲暇时,喂过金鱼,携一把雨伞,带一部手机,收拾净车里,简装出发,不愿带着一丝愁绪。
沐着秋雨,吮吸着莲藕散发出的芬芳,画着岁月轮回的圈圈,驻足于在普者黑湖畔。站在这季节的分水岭,聆听着晚秋的琴弦,如残荷的呓语,如秋菊的呢喃,如竹筏小舟的欸乃。忽见落花堕流水,香消玉殒魂散,又见鱼虾戏河池,青黄紫绿乐开颜。
普者黑,本就以山水田园风光而闻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鱼虾盛行,湖水常年清澈见底。有春日里的荷叶田田,有夏日里的百花争艳,有秋日里的浓情诗意,更有冬日里的春光乍现。四时迭起,万物循生,和身处的大世界一样,这里也有四季般迷人的风景。但凡到过普者黑的人,即使没有三分诗意,也有七分美言。
凉风过尽,湖面依暖,腾起淡淡的雾气,几叶扁舟穿梭其间,时而逗乐于芦苇荡,时而荡漾于瑶池中,可谓“轻舟满载天下客,仙境畅游乐开颜”。
暮秋的雨像调了水的墨汁在宣纸上洇开一样,把这原本就秋意盎然的地方涂抹得更具诗情画意。如果在这暮秋的烟雨中随便抚琴一弹,那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雨未停,雾渐稀,努力抬眼向远看去,水面上白茫茫的一片,只有与水面相接处有一线缝隙,隐隐可以看到碧波微漾,偶尔还有几只水鹕鸬来回游动。迷人的身影,时而被水雾隐去,时而又出现在缝里。
撑着雨伞,抚着雨滴,继续前行数十米,就到了双甲山码头。沿湖沿山的小道,边走边看风景,正值淡季,游客见稀,恰可以独享属于我自己的风景。有山亦有水,有山不无洞,游荡其间,只见山围水,水绕山,水中有峰,山中藏洞洞中引水,彼此相依。水上观峰峰更奇,山下赏水水更绿。这样的画卷,恐唯有张大千方能执笔。这样的秘境,已然成为归隐的圣地。传言东晋陶令随仙去,莫是真隐青丘桃花源?
复前行,欲穷其道。忽闻奇香,寻味探访,泥泞之处几朵野花正倔强绽放。花瓣极为细小,掩映在几片浅绿色的嫩叶中。这着实是一份大大的惊喜,我竟想不到,在这万物凋零,细雨溅泥的季节里还能见到这番景象。我不禁想到了袁枚的那首“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虽小,也没有很好的生长环境,但是它依然能够美丽地绽放,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坚强地展示出生命的伟大。而此时的我和苔花相比起来,差之甚远,深感羞愧。工作的点点压力,生活中的些许困扰,和大自然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灯火》中“尘世繁花终凋落,悠悠万事成蹉跎”已渐行渐远……
生活之真谛,人生之征途,生命之归真,“笑看人生风雨程,坐观庭前花开落,”心净出尘,淡定如初。
雨停了,烟已散尽。抬望眼,大好河山,一览无余,锦鳞游泳,鸟鸣山涧,群山呼应,杨柳依依,芦苇深处窃窃私语……才发现,我原本就应属这青丘画卷中的一笔,彼此相韵,依依相惜。
整理整理思绪,返回渡口,听着潺潺的水声,我仿佛悟到了孔丘之所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既然时不我待,为何不争朝夕?拜学于水,学习其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宁静致远、厚德载物。
岁寒方知松柏之后凋,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接受洗礼,冬天将至,春天还会远吗?
(编辑:马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