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概况
县情简介
丘北县基本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26 浏览次数:6506次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北部,东隔清水江与广南县毗邻,南与砚山县、开远市接壤,西隔南盘江同弥勒、泸西两县相望,北与师宗县、广西西林县衔接。有国土面积49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境内最高海拔2501.8米,最低海拔782米,年平均降雨量1143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70天,年平均气温16.7℃。全县辖3个镇9个乡101个村民委(社区)1265个自然村,总人口48.3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1%。丘北县情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丘北于道光二十年建县,民国十一年直隶云南省府,民国二十九年划归文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9年3月31日,丘北正式解放,隶属文山专区,1958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后,为文山州所辖县。丘北县是辛亥革命时期护法运动中著名彝族将领黎天才和抗日将领马继武的故乡,是解放战争时期滇桂黔边区纵队副司令员朱家壁同志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根据地之一,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县。二是民族众多。境内居住着汉、壮、彝、苗、白、回、瑶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5%。三是区位独特。距省会昆明市280公里,距州府文山市108公里,距文山普者黑机场80公里,境内S206线、S305线两条省道纵横连接,普炭一级公路已建成通车,云桂铁路经过丘北并在城南幸福村设置枢纽站,已开工建设,是文山州通往曲靖市、贵州省和云南省通往“两广”等泛珠三角地区及北部湾的重要通道,是云南省对外交往的南大门之一,具有“北据滇中城市群、南连文砚平、西接个开蒙、东出珠三角”的重要区域地位。四是资源丰富。在生物资源方面,丘北主产辣椒、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红豆杉、核桃、油茶等,是中国著名的“辣椒之乡”和云南省的商品粮、牛、羊、生猪基地县、林业发展重点县以及优质生态烟叶种植基地县;在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有铝、煤、天然瓷土等3类19种;在水能资源方面,南盘江、清水江两大水系贯穿全境,水资源总量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3.8万千瓦,可开发量近20万千瓦,现已有发电总装机容量12.2万千瓦;在旅游资源方面,境内有被建设部专家称为“世间罕见、国内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普者黑,有6万亩舍得天然人工草场、美丽壮观的摆龙湖等旅游景点,少数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五是财困民穷,发展起步晚,发展不平衡。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工业不发达,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等诸多原因,目前全县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农民人均纯收入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十二五”期间,丘北县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城镇富县、开放活县、和谐稳县六大战略,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五个重点,着力打造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文山州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力争“十二五”末县域经济总体水平进入全州先进行列,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丘北(简称“6544”发展思路)。2013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19.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11.7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16.6亿元,增长10.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增长26.7%。财政总收入5.3亿元,增长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亿元,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7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7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5466元,增长19.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1亿元,增长25.3%;各项贷款余额28.4亿元,增长16.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